8月18日,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先行区建设分论坛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在我市举办。当天上午,市工信局(国资委)局长席学武与参会嘉宾集中观摩了山西晋钢智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晋城光谷产业园。
山西晋钢智造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管控中心以“冶金协同、专业融合”的扁平化管理理念为依托,融合行业先进的数字孪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打破传统的厂部级物理边界,建立晋钢销售、生产、能源、设备、物流、安环等多部合一的高效协同管控中心,打造集团公司的核心大脑,晋钢智能管控中心也先后荣获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工信部智能工厂揭榜单位等荣誉。
数字孪生工厂
大屏幕中央的数字孪生工厂区域汇集了晋钢原料、炼铁、炼钢、棒材、热轧、冷轧全流程生产过程信息,两侧的智能分析看板可展示订单、生产、质检、发运全业务的专题数据,有效保障铁钢界面、钢轧界面等上下游生产工序间的高效衔接,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大家边走、边看、边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进入1580热轧车间,数字钢卷自动记录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从热轧钢卷向上可追溯到炼钢的坯料、钢水、铁水的详细生产过程记录,向下追溯到后续冷轧工序的全流程生产信息。钢卷在热轧车间的关键生产工艺曲线如轧制温度、轧制电流、轧制力也会通过高速数据采集进入大数据平台。系统实现数字化库存管理,通过移动APP实现入库、倒垛和发货作业,管控中心可通过数字库存看板实时掌控库存情况,调度人员结合库存安排下游工序的生产计划;销售人员更合理的安排进出场物流,提高装运物流效率。
从晋钢控股集团智能管控中心
到H-RIF™气基竖炉
晋钢文创园、冷轧厂
有思想有创新有融合
给参观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山西汉通鑫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数字智能化的发展,尤其是晋钢公司的设备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对公司的电炉中频炉设备进行检测,实时监测炉内温度、产出量、计算成本包括推算生产量和生产成本。而且一整套监控设备可以通过切换完成实时监控,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质量和速度,更准确有效的为企业为客户做出满意的产品和营收,非常感谢这次参观学习的机会。”
晋城光谷产业园
晋城抢抓东南沿海地区光机电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焦视觉系统(LED显示屏、触摸屏、摄像头模组)、新材料(硬质合金、冷轧薄板)、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机器人)3条产业链,聚能成势、积健为雄的“1+110”光机电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已经成为引领晋城现代制造业,扩充晋城经济总量的拳头产业。晋城光谷产业园区荣获山西省第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型园区。
走进晋城光谷产业园
科技感十足
小到智能芯片
大到机器人运作
还有带你穿越时空的VR眼镜
.....
每件产品都像赋予了使命
听着工作人员将产品逐一介绍
让大家对数字化智能制造
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晋城市丹河天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次实地观摩我对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我们信息技术企业来说,一是要抢先机,实体经济是根基,数字经济是引擎,围绕‘企业优先转、政府跟着转、社会民生同步转’,推动全域数字化深度融合。二是要挖场景,坚持政企两端总动员,按照‘小切口、微服务、大集成、全运用’的思路,以场景引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建生态。三是要广集成,坚持审慎开放原则下,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协同合作,形成共用‘数据池’。”
从“以光逐梦”展厅到
山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星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参观嘉宾像走进了它们的世界
从生产流程到每一件产品
通过产品类别
详细了解了产品的用途
并深度了解了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进程和成果
山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英特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山西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机电产业园。成立于2021年9月,总投资10个亿,厂房面积32000平方米以上,是EMS电子制造领域智慧制造的代表性工厂之一。2013年深圳设立SMT制造工厂(现为试产中心)全部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工业4.0智慧工厂。2021年新车间投产,合计80条以上SMT线体和100条以上配套测试、组包产线规模。
山西星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星心半导体是四川凝彩电子联合香港海信科电子共同投资成立。四川凝彩电子专业从事LED显示屏行业已有14年,形成了从发光芯片生产、SMT贴片到安装服务的产业链。公司显示屏年产能达到500万张。公司现拥有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在全国28个省市设立办事处及代理商。目前客户有行业龙头京东方、利亚德、洲明科技、强力巨彩等企业。

市工信局(国资委)副局长文新宇表示:“这次分论坛汇集了政府、企业、服务商三方面要素,展示了数字化改造成果,参观完我们精心选择的实地观摩点后,大家纷纷表示感触颇深,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发挥产业优势,把握好改造切入点,另一方面要发挥信息服务企业专业优势,分阶段制定企业数字化改造计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